當前位置:給覽網 » 公司 » 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目錄
- 水質分析儀器
- PH檢測儀
- COD檢測儀
- BOD檢測儀
- 電導率檢測儀
- 濁度計
- 氨氮檢測儀
- 總磷總氮
- 余氯總氯檢測儀
- 多參數水質檢測儀
- 其他便攜式水質檢測儀
- 試劑/緩沖液/標準液
- 奧立龍電極
- 溶解氧檢測儀
- 在線式水質分析儀
- 電磁流量計/液位計
- 微生物過濾系統
- 日本DKK-TOA(東亞電波)
- 水質采樣器
- 環保檢測設備
- 噪聲檢測儀
- 粉塵檢測儀
- 大氣采樣器
- 空氣采樣泵
- 熱指數儀
- 流量校準器
- 電子皂膜流量計
- 溫濕度計
- 照度計
- 風速儀
- 測煙望遠鏡
- 差壓計
- 風量罩
- 塵埃粒子計數器
- 氣象站
- 公共場所檢測箱
- 微生物采樣器
- 浮游菌采樣器
- 氣溶膠發生器
- 振動測量儀
- 微波漏能儀
- 定量采樣機器人
- 實驗室儀器設備
- 電子天平
- 普蘭德移液器
- 測汞儀
- 粘度計
- 紅外測油儀
- 分光光度計
- 重金屬分析儀
- 過濾效率測試儀
- 視力儀器
- 煙氣分析儀/汽車尾氣分析儀
- 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儀
- 甲醛檢測儀
- 臭氧檢測儀
- 測氡儀
- 空氣質量檢測儀
- 核輻射及安全防護儀器
- 電磁輻射檢測儀
- 射線檢測儀
- 個人劑量報警儀
- 場強儀
- 表面污染測量儀
- 高斯計
- 中子檢測儀
- 活度計
- 無損檢測儀器
- 涂層測厚儀
- 超聲波測厚儀
- 紅外測溫儀
- 表面粗糙度測量儀
- 裂紋測深儀
- 真空計
- 氣體分析及檢測儀
- 一氧化碳檢測儀
- 氧氣檢測儀
- 氨氣檢測儀
- 二氧化硫檢測儀
- 硫化氫檢測儀
- 氯氣檢測儀
- 磷化氫檢測儀
- 可燃氣檢測儀
- 四合一氣體檢測儀
- 復合式氣體檢測儀
- voc氣體檢測儀
- 單一氣體檢測儀
- 固定式氣體檢測儀
- 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
- 氣體檢測儀傳感器
- 德爾格壓縮空氣質量檢測儀
- 氣體檢測管
- 水文水利類儀器
- 流速流量測量儀
- 水位記錄儀
- 水體溫度記錄儀
- 水體采樣器
- 藻類葉綠素熒光測量儀
- 測深儀
- 聲納探測儀
- 電位計
- 土壤類檢測儀器
- 便攜式土壤表層水分儀
- 便攜式土壤剖面水分速測儀
- 土壤水分溫度電導率速測儀
- 呼吸器適合性測試儀
- 口罩密合度檢測儀
- 建筑物理實驗室儀器
- 建筑熱工產品
產品搜索
聯系我們
公司名稱:北京中恒日鑫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汪先生
電話:010-64127897
手機:15101169516(微信同號)
傳真:010-64127897
郵件:15101169516@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漷興二街4號2幢1層022
新聞中心
2018年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分析
發布時間:2019-02-22瀏覽次數:1234返回列表
大氣污染治理行業主要是以治理工業廢氣排放為目的的產業。主要的污染源來自火電、鋼鐵、水泥和大量的機動車輛。

行業現狀一: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不斷下降,但總量依然巨大
根據歷年環境統計公報數據,雖然近年來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排放量依然巨大,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為1859.1萬噸、1851.9萬噸,其中電力、鋼鐵、造紙、印染等行業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主要工業排放源。
行業現狀二:大氣污染治理相關技術的不成熟,區塊鏈技術引起熱議
直到2017年,我國“藍天保衛戰”取得初步成效。數據顯示,在2017年,我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但是,要打贏這場戰役,仍然任重道遠,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僅占29%。
這其中,關于大氣污染治理相關技術的不成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目前,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在環保型柴油添加劑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部分技術趨于成熟,但由于沒有統一的產品標準,質量差異較大。
2018年大氣污染治理技術中,討論的比較熱點的技術是區塊鏈技術,在第二十二屆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研討會上,中組部“千人計劃”、環境保護污染源監控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李瑋的主題報告《云+鏈,開啟環保大格局》引起全場熱議。李瑋提出要通過“管理上云,服務上鏈”,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從而好的推進環境管理轉型,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另外,由李瑋團隊研發的“大氣110平臺”在會上次亮相,引起多位學者的關注。
行業市場前景:新環保稅法推動大氣污染治理技術需求
環境問題,特別是大氣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們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法防治大氣污染,建設美麗成為時代的呼聲。大氣污染治理將在“十三五”時期帶來8500億元市場空間,并將打開環境監測、電力超低排放、非電領域排放改造、汽車尾氣治理四大領域市場空間。
2018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環境保護稅法規定,應稅大氣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稅額為1.2元-12元/污染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