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傳說】“柴胡”的由來
發布時間:2018-11-28瀏覽次數:1146返回列表
一天早晨,炎帝和妻子正在品嘗藥草,從喬氏山來了幾個族民,請他去搶救病人,炎帝二話沒說-背起褡褳跟著來人就走了。
他們翻山越嶺,趕到喬氏山華陰洞時,已是上燈時分了,炎帝顧不上喝水吃飯,就去診病。一連看了三個病人,都屬發燒發冷,胃口不開。炎帝用八卦演算片刻后,只身向洞外走去,借著月亮的光輝,他發現柴堆上有一種草,順手揀起來聞了聞,便連根一并拔下,走進洞來,放在水中洗凈,找來一口陶壺,加了水放在火上煎熬。
柴胡
這天晚上,幾個病人服藥后發了汗,一個個安穩地睡了。翌日早晨,病人都能下地走動了,精神充沛,胃口也開了。當大家來尋找炎帝的時候,他已往東山采藥去了。
族民們將炎帝圍在山坡上,問昨晚吃的草藥叫什么名子,炎帝從褡褳里掏出一把草來,讓大家認準記清。然后想了一會說:“這種草,是我從柴堆旁找到的,是在陶壺里煎服的,就起名‘柴壺’吧。”古時候,“壺”和“胡”是同音字,從此以后,“柴胡”主治感胃的驗方就流傳到后世了。
柴
胡
“柴胡”出產在終南天臺山蓮花峰一帶。進入天臺山,草叢中、山坡上遍地皆是,質地要比別的地方出產的優良多了。